公对私转账的风险
1. 挪用公款:
公司账户的资金往来通常是公开透明的,而将资金转入私人账户则难以区分款项的公用或私用。根据法律规定,公司资金必须受到监管,不得挪作私用。一旦发现挪用公款行为,可能会面临严重的法律制裁。
2. 偷税漏税:
财务做账必须有原始凭证,而通过个人账户转出的款项往往缺乏透明度和合法的纳税凭证,不会提供增值税发票,从而存在偷税漏税的嫌疑。一旦被查,企业将面临巨额补税惩罚。
3. 洗钱嫌疑:
个人账户大额收款次数过多,可能被银行列为重点监控对象,以排查是否存在洗钱的可能。需要注意的是,被列入重点监控的对象不仅仅是金额大,还包括一年内收款次数多的个人账户,并非所有大额交易都会受到监控。
大额支付交易的规定
个人户之间以及个人户与单位账户之间的款项划转超过20万元属于大额交易;个人户短期内累计现金收付超过100万元属于可疑交易。这些交易将受到重点监管:任何账户的现金交易超过5万元;公户转账超过200万元;私户转账超过20万元(境外)或50万元(境内)。
如何解决公对私结算的难题
企业将资金支付给灵活用工平台,由平台向个人发放佣金,从而避免涉及税务风险的“公转私”无票支出行为。
企业引入灵活用工平台服务后,通过平台化的用工模式,灵活用工平台为企业开具全额增值税发票,企业可抵扣销项增值税。这样一来,企业不仅可以减轻企业所得税压力,还可以将原来未依法申报个税的非正式员工全部纳入申报和缴纳范围,可谓一举两得。
例如家政服务公司佣金结算、社交电商平台返佣结算、骑手/网约车司机服务费结算等场景都是无票支出,这些都会导致企业成本远小于实际支出,从而税收虚高。通过灵活用工平台,灵活就业人员的佣金由平台代发,平台为用工企业提供相应的增值税发票,解决无票支出问题,同时杜绝企业虚开发票或使用不合规替票逃税避税的法律风险。